王杰,中学高级教师,初中部主任,区人大代表,区学科带头人,区第三、四、五期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民进上海市委基础教育委员会委员,协和教育集团兼职教研员。
曾获民进全国宣传思想工作先进个人、上海市园丁奖、上海市优秀班主任、上海市民办中小学优秀德育工作者、多次获得协励杰出师德奖等荣誉。他所带的每一届班级都被评为上海市优秀班集体。主编的系列《初中数学双语分层练习册》得到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其建班育人等教育教学事迹相继被上海教育新闻网、新民晚报、外滩教育等媒体报道。
王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交流
自2006年8月加入协和以来,王老师一直坚守在教育教学一线,秉承“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的教育理念,用心去做好每一件事。他说:教育要“目中有人”,要不断挖掘中外教育的最大公因数,运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去。
作为数学老师
他关爱学生,教学成绩优秀;他上课富有激情,重视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他因材施教,坚持分层教学分层练习;他能将数学与物理,美术等其他学科有机联系起来用生活去解释数学,重视数学生活化;他善于用数学的真、善、美去激励学生,引导学生,成就学生。
2019年6月在香港教育大学举办的两岸四地数学教育改革研讨会上作分享交流《中外文化融合理念下数学教与学的实践与探索》作为班主任
他注重班级文化建设,营造温馨教室,关注学生自主管理与个性化发展,创设各类活动与学生一起践行“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班级理念;他注重学生过程性评价,建立班级博客、利用专业软件,记录学生成长的点点滴滴,启蒙学生互联网+意识;他善于利用社会资源,带领学生走进各大博物馆,开拓视野、探究未知,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他善于开展各类创新型家校互动,促成教育合力,助推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作为区工作室主持人
班主任工作室是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平台。作为主持人,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他扎实做好每一项工作。无论是理论学习、实践操作,还是论文的撰写等,他都精心设计和开展,让学员学有所得。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让他感到高兴的是:工作室连续被评为区优秀工作室,工作室的学员收获也颇丰,有的被评为上海市优秀班主任,有的担任了学校的副校长、德育主任,有的担任了区教研员等。
他的成长,离不开他自身的努力,离不开学校搭建的平台,更离不开学生、家长、同事的支持与信任!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他们眼中的王老师。
学生眼中的王老师
王老师严肃认真,尽职尽责,有着属于自己的上课节奏。上他的课,不会感到无聊,他独特的口音提起了我们兴趣,是他让我们知道幽默与教学并不冲突。下课时,有不会的难题也可以随时请教。我们亲切地称呼他为“杰哥”。“杰哥”在我心中就是根正苗红的“老干部”,其实平时他也蛮和蔼可亲的,说起话来不紧不慢、语重心长,但是,平时我们还是不太敢跟他开玩笑,因为他就是我们学部的“老大”,特别有威信。所以,当我们偶尔调皮,学他上课时富有特色的上海口音时,总会让同学们乐上一阵。“杰哥”知道了也不生气,笑称这是新时代的师生关系。他真的让我们又敬又爱!
在我成绩低谷期有时会失落想放弃,他总能感受到我的心情并且语重心长地教导我态度对人生的重要性。不止对学业上心,他还为我们搭建展示平台,比如学生讲坛和悦读汇等。在这个平台上,我们能尽情地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来锻炼胆量和定力。可能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突然想起来曾经我有一个班主任,学生们都叫他“王老”,我非常感谢他以及阳光中队给我的温暖。谢谢王老!
时隔十年去回望自己的初中生涯,遇到王老师无疑是我的一大幸运。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数学课本该是枯燥的,但他总能用各种手段调动我们的积极性,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多角度去发现数学的乐趣。创新精神一直贯彻在他的各项工作中:班级博客、主题班会、学长分享、班级评优等。而我在离开初中后也总能听到学弟学妹提起王老师又做出了哪些“超前”又“具有前瞻性”的事情,总能让我感慨我们这些还未形成完整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雏鸟”们,能在王老师这样的“雄鹰”庇护和带领下是多么的幸运和幸福!
王杰老师是我初中时期重要的引路人之一。他平时不会给我们布置太多作业,而是注重我们兴趣的培养,如举办“生活中的数学”活动,鼓励我们去发掘课堂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他当时在班上推行数学“周测”制度,目的在于让我们及时了解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为我后来高中的数学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作为班主任,他注重班级建设:创建班级博客,及时记录我们成长的足迹;鼓励互助合作,例如我作为数学课代表,就曾经定向地帮助过班里一些数学基础薄弱的同学。王老师的责任心和创造力,让我得以在一个温暖而舒适的氛围中顺利地度过初中阶段,也为我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家长眼中的王老师
王杰老师非常重视家校联动。除了家访外,还会利用家长会进行家庭教育问题的讨论,总结出解决方案;会利用假期组织参加校外活动,如去孤儿院、养老院等,从小培养向善之心。更感动的是每学期他都会自掏腰包给每个孩子精心准备礼物,他对孩子们的爱和细心程度,我们家长都自愧不如。每学期暑假我们家委会都会邀请王老师一同参加班级亲子游活动,虽然这是个自愿参加的活动,但我们班不仅全员参加,而且已转学的同学与家长也会赶来参加,可见班级凝聚力之强。它已成为每学期最值得期待的活动,也是阳光中队最珍贵最美好的回忆。感恩遇见!
即将就读于耶鲁大学
第一次对王杰老师印象深刻,是协和对外招生的时候,在PPT里长长的荣誉清单旁边,是他那张略显严肃而又清秀儒雅笑脸。这张笑脸的素描,后来又出现在我家的白板上——是我女儿和学姐(画者)口中的亲切的“王老”。从孩子们在家的谈论中,我们确信王杰老师是孩子们尊敬和喜爱的“大朋友”,孩子们对他一言一行都很佩服,他的很多口头语也被孩子们津津乐道和模仿——王老师是学生心中的楷模“偶像”,孩子们是王老师的“粉丝”。王老师的专业扎实,教学质量高,有一套自己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家长们开玩笑说,在他手上的孩子不用在外面上补习班。孩子们能够在成长生涯中碰到王杰这样的老师,无疑是幸运的。他爱岗敬业、充满爱心,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潜能,令到孩子会喜欢他、喜欢数学、喜欢学校……乃至热爱人生!
总之,作为王老师学生的家长,我感到特别地安心省心而又幸福开心!
同事眼中的王老师
王杰老师是一位教学经验十分丰富的教师,不仅自己的数学课堂干货满满,而且还是一位乐教真诚的导师。他时常帮助学部的各位学科老师,分享自身多年优秀的教学心得;指导班主任管理班级,能够更好地带班育人;解决学生们青春期的烦恼,成为小朋友口中“无所不能的杰哥”。王老师是教师成长路上的一位良师,能够与之共事,实乃幸运!
和王杰主任共事一学年,虽然时间不算长,但王主任踏实、务实、求知的工作作风深深感染着我。在数学教学中,他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层教学,不仅能帮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还通过丰富有趣的课堂设计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在学部管理中,不仅事必躬亲,还会有智慧、有策略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同事有困难,他会第一时间帮忙解决、协调。能和这样一位优秀的同事共事,真是一件幸运的事。
王老师说:教育,其实不是为了教育别人,而是教师和一群孩子一起度过一段美好的日子,一起创造一种精彩的生活!